开车上路跟别人发生交通事故后,导致人身伤害、财物损失的,需要依法认定责任,进行相应的赔偿。但,不一样的事故责任认定不同,譬如汽车与自行车之间发生事故,由于自行车是机械车,事故责任较轻。所以,发生交通事故后,要依据以下出现的具体状况确定赔偿责任。
1、机动车辆与非驾驶员、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
1、先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由于用户都会投汽车保险,那样在出现相应的交通事故后,不在保险公司免责范围内的,出现交通事故后第一由保险公司承担相应的保险责任。
2、对超越责任限额的部分由机动车辆一方承担责任
超越保险公司赔付的限额,因为机动车辆一方承担主要责任的,那样机动车辆一方需要承担超越限额的赔偿。
3、非驾驶员、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假如有证据证明非驾驶员、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驾驶员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手段的,机动车辆一方按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具体来讲是根据如下规定确定赔偿责任:
(1)机动车辆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全部责任的,承担100%的赔偿责任;
(2)机动车辆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主要责任的,承担80%的赔偿责任;
(3)机动车辆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同等责任的,承担60%的赔偿责任;
(4)机动车辆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次要责任的,承担40%的赔偿责任;
(5)机动车辆一方无责任的,承担10%的赔偿责任;
(6)非驾驶员、行人在禁止非机动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城市迅速路、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辆一方无责任的,承担5%的赔偿责任。
4、由非驾驶员、行人故意导致事故的,机动车辆一方不承担责任
5、未参加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在投保的最低保险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
未参加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机动车辆方在该车应当投保的最低保险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对超越最低保险责任限额的部分,由机动车辆一方承担赔偿责任。
2、机动车辆与机动车辆之间发生交通事故
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超越责任限额的部分按规定认定赔偿责任。
具体来讲是根据如下规定确定赔偿责任:
1、负事故全部责任的,承担100%的赔偿责任;
2、负主要责任的,承担70%的赔偿责任;
3、负同等责任的,承担50%的赔偿责任;
4、负次要责任的,承担30%的赔偿责任;
5、无责任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6、是交通意料之外事故,各方均无责任,依据一般侵权损害赔偿的规定,视具体状况确定双方的赔偿责任。
最后,发生交通事故后,假如事故状况较为紧急,或许会很难区别出主要责任、次要责任等,在事故双方都有肯定责任的状况下,那样就会非常难确定赔偿责任。假如由于赔偿责任产生较大纠纷的,那样建议可以积极去法院起诉。